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(wǎng) , 一個優(yōu)秀的心理知識學(xué)習(xí)網(wǎng)站!

加入收藏

您所在的位置:首頁 > 心理健康 > 心理治療

心理治療

佛樂是眾生的心理良藥

分類: 心理治療 心理詞典 編輯 : 心理知識 發(fā)布 : 08-24

閱讀 :469

  音樂,作為一種藝術(shù),同時也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輔助心理治療手段。心理學(xué)家認為音樂療法對情緒智力的作用,主要體現(xiàn)在以下幾方面:對個人和個性的尊重;"全人"或"全人性"的自我意識;個人的意志和自我實現(xiàn)目的的發(fā)展;選擇的自由;理解他人,在良好的人際關(guān)系中做到自我成長或自我實現(xiàn);創(chuàng)造性開發(fā);至高體驗或感動體驗;感情的自尊。由于每個人的性格、愛好、情感、處境不同,因此對音樂的喜好、選擇也不同。在進行音樂療法之前,首先要選擇符合自己性情的音樂,并注意"平衡性"。音樂的平衡性指音樂的"陰與陽""靜與動""強與弱"等的平衡與協(xié)調(diào)。

  川樂如用藥

  在繁體字中,樂、藥、療三字同源,音樂與藥物、治療具有天然的聯(lián)系。音樂可以舒體悅心,流通氣血,宣導(dǎo)經(jīng)絡(luò),與藥物治療一樣,對人體有調(diào)治的能力。音樂有歸經(jīng)、升降浮沉、寒熱溫涼,具有中草藥的各種特性。而且音樂需要炮制,同樣的樂曲,可以使用不同的配器、節(jié)奏、力度、和聲等等,彼此配伍,如同中藥處方中有君臣佐使的區(qū)別一樣。用音樂治療,也有正治、反治。讓情緒興奮者聽平和憂傷的樂曲,是最常用的方法,可以使樂曲與情緒同步,幫助聽者宣泄過多的不良情緒。科技飛速發(fā)展,物質(zhì)生活水平不斷提高,但人們的心理、精神健康狀況,卻每日愈下。信仰崩潰、精神空虛、自我迷失、道德淪喪,成為世界各地普遍存在的社會問題,如何才能為這些被精神、心理問題困擾的人們找到最合適的音樂藥物,是一個大眾十分關(guān)心的話題。佛教訓(xùn)練心的方法,多被近現(xiàn)代心理學(xué)家所肯定,認為有很好的心理治療效果。即禮佛、誦經(jīng)、唱贊、聆聽虛靜淡遠的佛教音樂等宗教行儀,心理學(xué)家也發(fā)現(xiàn)有平靜心理、減輕負擔(dān)、治療心理病患之效,并稱之為"信仰療法"。王安石詩有云"人間此病無醫(yī)藥,唯有《楞伽》四卷經(jīng)。"

  佛樂的源起與發(fā)展

  佛教音樂起源于印度吠陀時期,佛陀根據(jù)其中記述梨俱吠陀歌詠方法之娑摩吠陀而制定伽陀,伽陀即指偈頌,方便宏揚佛法。佛教音樂被稱為梵音,又名梵唄。梵,來自印度語,是"梵覽摩"的略稱。根據(jù)《佛光大辭典》:"梵,表清凈主義。""唄,又作唄匿、婆陟、婆師。意譯為止息贊嘆。以音韻屈曲升降,能契于曲,為諷詠之聲,乃梵土之法曲,故稱梵口貝。"

  梵唄主要有三種用途。首先是講經(jīng)儀式,通常行于講經(jīng)前后。其次是六時行道,即寺院每日作朝暮課誦之用。最后就是經(jīng)懺法會,譬如"觀音菩薩圣誕"、"梁皇寶懺"、"水陸法會"。根據(jù)《長阿含五閣泥沙經(jīng)》,"時梵童子告忉利天日:其有音聲,五種清凈,乃名梵聲。何等為五?一者其音正直,二者其音和雅,三者其音清澈,四者其音得滿,五者其音遍周遠聞,具此五者,乃名梵音。"另外,《薩婆多毗尼勒迦》卷六記載:"瓶沙王信佛法,往詣佛所,白佛言:世尊,諸外道八日,十四日,十五日集一處唄誦,多得利養(yǎng),眷屬增長,愿世尊聽諸比丘。佛言:聽諸比丘八日,十四日,十五日集一處唄誦說法。"可見當(dāng)時的梵唄已經(jīng)在印度各地佛所中流行。佛教音樂的曲目,有些尚保留在當(dāng)今寺院中。在敦煌雜曲中還保留一部分佛教鼎盛時期的作品。

  相傳我國最早創(chuàng)作梵唄的是曹魏時代的陳思王曹植,他嘗游魚山,聞空中有一種梵口向,清揚哀婉,細聽良久,深有所悟,乃摹其音節(jié),根據(jù)《瑞應(yīng)本起經(jīng)》寫為梵唄,撰文制音,傳為后式。其所制梵唄凡有六章,即是后世所傳《魚山梵》。[唐]釋道世撰《法苑珠林》卷三十六載曰:"植每讀佛經(jīng),輒流連嗟玩,以為至道之宗極也。遂制轉(zhuǎn)贊七聲,升降曲折之響,世人諷誦,咸憲章焉。嘗游魚山,忽聞空中梵天之口向,清雅哀婉,其生動心,獨聽良久,而侍御皆聞,植深感神理,彌悟法應(yīng),乃摹其聲節(jié),寫為梵唄,撰文制音,傳為后式,梵聲顯世始于此焉。"由此看來"曹子建游魚山,聞巖谷水聲寫之,制梵唄之譜,當(dāng)為東土梵唄之始"。釋慧皎《高僧傳·十三經(jīng)詩論》載曰:"始有魏陳思王曹植深愛聲律,屬意經(jīng)音,既通般遮之瑞口向,又感魚山之神制;于是冊治《瑞應(yīng)本起》,以為學(xué)者之宗,傳聲則三千有余,在契則四十有二。"又云:"昔諸天贊唄,皆以韻入弦管,五眾與俗違,故宜以聲曲為妙。原夫梵唄之起,亦肇自陳思。始著太子頌及啖頌等,因為主制聲,吐納抑揚,并法神授,今之皇皇顧惟,蓋其風(fēng)烈也。"

  曹植將音樂旋律與偈詩梵語的音韻與漢字發(fā)音的高低相配合,使得佛經(jīng)在唱誦時天衣無縫,"貴在聲文兩得"。采取以梵語發(fā)音為基礎(chǔ)與新制偈頌相結(jié)合的方法,解決了用梵音詠漢語"偈迫音繁";以漢曲諷梵文偈頌,"韻短而辭長"的問題。有了曹植的經(jīng)驗,歷代僧人們便開始嘗試著進一步用中國民間樂曲改編佛曲或另創(chuàng)新曲,使古印度的梵唄音樂逐步與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相結(jié)合,梵唄從此走上了繁榮發(fā)展的道路。其后支謙、康僧會、覓歷等高僧結(jié)合當(dāng)時中國民間音樂以及正統(tǒng)文學(xué)開創(chuàng)和初步形成了中國佛教音樂體系中國梵唄。六朝的齊梁時代,佛教徒開始吸取民間文藝形式。此時是我國梵唄發(fā)展的重要時期。

  據(jù)有關(guān)資料不完全統(tǒng)計,現(xiàn)在一般常用的梵唄中所用的南北曲調(diào)近二百曲。除了六句贊多用《華嚴會》外,其余如《掛金鎖》《豆葉黃》《望江南》《柳含煙》《金學(xué)經(jīng)》《金磚落井》《破荷葉》以及《寄生草》《浪淘沙》等都是最常見的。近年來,聞北京、江西、天津、廈門等地相繼成立了佛教音樂團,正著手整理、出版、發(fā)行中國梵唄的音響磁帶。

  唱誦梵唄的意義及功德,經(jīng)文有明載:

  《十誦律》云:如聽梵唄,其利有五:一者身體不疲,二者不忘所憶,三者心不懈怠,四者音聲不壞,五者諸天歡喜。

  《法華經(jīng)》云:若使人作樂,擊鼓吹角貝,簫笛琴箜篌,琵琶鐃銅鈸,如是眾妙音,盡持以供養(yǎng),或以歡喜心,歌唄頌佛德,乃至一小音,皆已成佛道。

  《南海寄歸傳》:能知佛德深遠,體制文之次第,能令舌根清凈,能得胸臟開通,能處眾不惶不懼,能長命無病。

  在梵唄的伴奏方面,以法器磬、鐺、鉿、鈴、鼓、魚等為主,也配以簡單的管樂器,如《翠黃花》《掛金鎖》《水洛因》《八句贊》《準提咒》《普庵咒》等。其中《普庵咒》不僅為寺院所用,而且琴樂、琵琶曲和管弦合奏都有同名曲。全曲由《釋章談句》《初起咒》《香贊》《蓮臺現(xiàn)瑞》《二起咒》《鐘聲》《鼓聲》"中鼓同聲》《鳴鐘和鼓》《清江引》等組成,是一組特別優(yōu)美的梵曲。

  佛樂是眾生的心理良藥

  心靈隱藏在我們生命的深處,它是我們生命的核心。一旦面對它,就會感到這原是一片易感的、深情的、靈性而幽闊的世界,這才是我們個人所獨有的世界。在這里,一切逝去如煙的往事在這里卻記憶如新,依然活著,一切苦樂悲歡都化為刻骨銘心的詩......

  當(dāng)心靈受傷的時候,佛樂的治療功用是很大的,它可以陶;臺性情,修養(yǎng)身心,佛教音樂、歌曲是屬于情感交流,它能直接融入人們的感情,使人們生起好感,引起共鳴。叢林寺院里傳出的鐘聲、念佛聲、歌詠聲,莊嚴、肅穆、柔和、恬遠,能激發(fā)起人們佛教信仰的情緒。據(jù)史籍記載,兩千五百年前,釋迦牟尼就用音樂傳教,感動了遠近許多野蠻的人,皈依佛門。其實,佛教音樂就是一個法門,是修行的法門,是普度眾生的法門。佛樂能夠使人走入善境,至善至美,"為美最樂"。在這寧靜、清新、淡雅、自然的音符中,佛樂能夠使我們感悟到清涼的人生,吉祥的意蘊,自性的圓滿。"梵音海潮音,勝彼世間音",佛樂又能使我們當(dāng)下清凈,當(dāng)下覺悟,當(dāng)下喜悅,當(dāng)下自在。能使蕓蕓眾生通向智慧的彼岸,證得菩提這就是"音樂禪",妙音清心。諸佛菩薩度眾生是對機說法,隨緣度化,眾生需要佛樂,喜好佛樂,只要誠心念誦佛號,虔誠持咒,就能往生西方,就能成就菩提,就能如諸佛菩薩一樣,大徹大悟,脫離生死苦海,走向極樂。佛教音樂有著極其豐富的內(nèi)涵。佛樂清涼,風(fēng)格純樸,利于聽者身心健康。佛樂來自自然,回歸自然,啟迪智慧,給人覺悟。《法華》云:"或以歡喜心,歌唱頌佛功德,乃至一小音,皆共成佛道!"佛教音樂給眾生帶來的成就,具有禪味,佛樂就是"音樂禪"!

  佛樂的特質(zhì),就是聽了使人安詳、清靜,"雅"而不"俗","覺"而不"迷"。不妨這樣說:如果是讓人聽了清凈、安詳、離卻紅塵煩惱的,都可以稱為廣義的佛曲。就好像一杯清茶,其意境是與禪的意境相通的。音樂是藝術(shù),好的音樂能陶冶性情,凈化心靈,佛教音樂即是如此。現(xiàn)代有許多對身心有益的音樂如心靈音樂、冥想音樂、禪修音樂等這些多元化的音樂正是源自于佛教傳統(tǒng)音樂的演變發(fā)展。趙樸初先生曾以"虛、遠、淡、靜"四字來概括梵唄的特性。由此可知,"梵唄"并不一定要從印度傳入,只要具備佛教內(nèi)涵的清雅、莊重、平穩(wěn)、中和、虛遠淡靜、莊嚴肅穆之音的,皆可稱為梵唄。主要功能是讓眾生止斷煩惱、熄滅妄念,凈化內(nèi)心。佛教音樂是"雅"而不"俗","覺"而不"迷"。

  佛樂對現(xiàn)代人的意義

  極重治心的佛教音樂,在以往漫長的歲月中,曾對世人起過巨大的心理安慰、心理治療、心理養(yǎng)生作用。社會、工作、生活的壓力,使人們身心疲憊,人們渴望輕松,平靜、快樂、自在的生活。佛教音樂那寧靜、清新、淡雅、自然的韻律恰似一劑提神醒腦、濟世利人的"紅塵清涼散",能讓浮躁、煩惱的心靈得到撫慰和凈化。佛教音樂使人聽聞之下煩惱頓消,內(nèi)心趨于平靜,以一顆平靜安寧的心態(tài)來處事待人,得到的一定是理性智慧、和合歡悅的結(jié)果。

  在二十一世紀,佛樂應(yīng)首重發(fā)揮對佛教徒的心理訓(xùn)練、心理治療的功能,這與德國音樂家奧爾夫所說的一樣:"在音樂教育中,音樂只是手段,育人才是目的。"實際上,佛法才是真正凈化心靈的妙方,佛教音樂只是一種工具,能引導(dǎo)眾生得聞佛法,使心靈充實而有活力,依法修學(xué),從而得證菩提。眾生唱頌梵唄不僅凈化自心,同時也獲無量勝妙功德。因此現(xiàn)代人需要佛教音樂,社會需要佛教音樂。

下一篇:金融危機下 如何緩解壓力 下一篇 【方向鍵 ( → )下一篇】

上一篇:寵物是最佳“情緒垃圾桶” 上一篇 【方向鍵 ( ← )上一篇】

主站蜘蛛池模板: 欧美精品国产综合久久| 国产色综合天天综合网 | 激情综合色五月丁香六月亚洲| 婷婷丁香五月天综合东京热| 天天综合网天天综合色| 91成人亚洲综合欧美日韩| 五月激情综合网|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网站|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8| 成人综合伊人五月婷久久| 色欲香天天综合网站|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久 | 婷婷成人丁香五月综合激情 | 天天爽天天狠久久久综合麻豆|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观看网站 | 欧美综合区自拍亚洲综合天堂| 色天使亚洲综合在线观看| 婷婷丁香五月天综合东京热|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色影视| 婷婷五月六月激情综合色中文字幕 | 国产成+人+综合+亚洲专| 丁香五月婷婷综合激情在线|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久久| 亚洲人成综合网站7777香蕉| 精品久久人人做人人爽综合| 久久93精品国产91久久综合| 国产综合亚洲专区在线| 欧美亚洲综合另类| 91在线亚洲综合在线| 亚洲欧美综合一区二区三区| 色综合久久88色综合天天 | 色8激情欧美成人久久综合电| 国产综合成人久久大片91| 久久久久噜噜噜亚洲熟女综合| 人人狠狠综合88综合久久| 色综合天天综合| 亚洲综合在线另类色区奇米| 欧美亚洲另类久久综合婷婷| 亚洲情综合五月天|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境外资源| 综合网日日天干夜夜久久|